Costco一夜之間火遍零售圈,印證著零售必須回歸理性的本質。Costco為什么這么火?「外國新零售」和「中國新零售」,誰抓住了零售的本質?「零售之神」的背后到底是誰引領10年的數字化變革?
Costco一夜之間火了,在中國大陸首店開業當天,變成了限流限行的熱門景點。
上午開業,下午停業!
令全球超市都恐懼的對手第一次進入中國。
國外版的「新零售」,沒有炒作概念、沒有新媒體運營,沒有提模式創新,更沒有提要顛覆行業。
“不買就吃虧”的極致低價高質
茅臺1498元,一整只烤雞34.9元,20元的法國紅酒,8488元的Burberry包......
買不到就吃虧!
每一個搶到烤雞的都是人生贏家。
Costco采取了「買票入場」的方式,也就是只有成為會員,你才能進店購物。
極致低價的背后,是極致的供應鏈效率、極致的選品、極致的定價策略,極致的預測補貨,消費者極致的口碑。
2018財年,Costco會員費收入為31.42億美元,凈利潤為31.34億美元,也就是說Costco的主要利潤來自會員費。
中國快消零售的毛利平均在15%-30%之間,Costco的毛利是8%,SKU不超過4000。毛利超過14%的商品必須向上匯報,得到董事會批準才能采購上架。
商品知識標配,感情才是強需
上海店開業一天售出16萬會員卡,全球9000萬會員,90%續費率。
Costco是會員制零售的鼻祖,徹底玩轉了「粉絲經濟」,本身就可看作超市界的迪士尼,讓你在超市里體驗主題樂園。
粉絲經營的極致:做「有溫度」的門店,與客戶進行感情層面的互動;了解客戶的前世今生,并提供驚喜服務。
他們會用一些小心機撩你。比如,不同的價格尾數隱含著不同的折扣信息,這些在店里不會有人告訴你,全憑「真愛」程度事先了解。
不滿意,隨便退。過完圣誕節,把圣誕樹拿去退了,理由是樹死了。
抓住零售本質,IT引領變革
Costco讀懂人性的本質,抓住了零售的本質:把最好的商品,以最低的成本,最快的速度交付到消費者手中,并提供最好的服務。
Costco可能并不知道它在中國被稱為新零售吧。
Costco這家創辦于1976年的零售企業,已經把「新零售」實踐了整整43年。
零售之神背后,SAP引導十年數字化變革
80個國家,770家門店,1400億美元營收,1000多個供應商。
通過打造供應鏈、運營、財務、物流、人資、大數據等在內的變革,實現了「數字化零售企業」。將核心系統構建在SAP平臺之上,Costco與SAP攜手10年一路走來:
※全球采購補貨供應鏈:庫存周期是行業平均水平50%,坪效1.3萬美元,是行業3倍。
※運營實時掌控,大數據分析:50TB,1500億條POS小票數據。
※全球業務財務一體化,風險可控:賬務處理的及時性、準確性、標準化和自動化。
Costco與SAP基于HANA平臺、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進行聯合創新,提升Costco烘焙業務績效,售罄率提升12%,浪費降低8%。
「數字化零售」:所有商業行為都留下數字化痕跡,并指導數字化運營,最終形成卓越的數字化零售企業。
數字化零售是對端到端的企業價值鏈體系的再造。
包含六個領域:數字化營銷,數字化銷售,數字化采購,數字化供應鏈,數字化體驗,數字化組織與績效。
很多企業出現的問題不是執行力不足,而是強大的執行力掩蓋了管理的缺陷。
身體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,但管理仍然處于石器時代。
總結:退潮的已經遠去,剩下的,是零售本質的戰役!零售企業必須回歸零售本質。企業只有一條護城河,那就是不斷用「數字化」武裝「人、場、貨」,從而不斷創造長期價值。